日常中一个人不能做到对饮酒量的有效控制,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健

发布时间:2022-07-02 10:20:36

  在中国“趁热吃”、“喝热水”,不仅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也是常见的饮食习惯。哪怕是边吹气也要边吃热食、喝热饮,甚至是热得烫嘴的食物或饮品也不例外。

  老话常讲“病从口入”,对于消化系统的食管来说尤其如此。食管内壁作为一层“娇嫩”的组织,吃得太快、太烫、太咸等等,都会对食管造成损伤,甚至引发食管癌。

  食管癌主要分为两类: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中国90%的食管癌是鳞状细胞虫草鹿骨丸正品旗舰店癌,少数为腺癌。

  近日,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领衔、发表于《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的研究显示,如果人们不进一步采取食管癌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筛查等,预计到2040年,全球食管癌负担将增加50%以上,每年新增近100万患者,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

  2020年全球食管癌负担

  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食管癌60.4万例,导致54.4万人死亡,是全球第8大新发癌症和第6大癌症死亡原因。

  在新发食管癌中,85%为鳞状细胞癌,14%为腺癌。不过,尽管食管腺癌占比较小,但却是北欧和北美等国家主要的食管癌类型;而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南非等地,则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全球大多数国家中,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范围为10%-30%,生存率仍然较低。

  新发食管癌患者中,男性(41.8万)多于女性(18.6万);在食管癌死亡患者中,男性(37.5万)同样多于女性(17.0万)。男性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9.3/10万人-年 vs 3.6/10万人-年)和死亡率(8.2/万人-年 vs 3.2/10万人-年)是女性的2-3倍。

  全球食管癌新发和死亡中,53.7%(32.4万)的新发患者在中国,其中男性22.3万例,女性10.1万例;55.3%(30.1万)的死亡患者在中国,包括20.7万男性和9.4万女性。

  2040年全球食管癌负担

  研究预测,如果人们不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保持目前的趋势,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新发食管癌95.7万例,包括80.6万例鳞状细胞癌和14.1万例腺癌;导致88万人死亡。

  食管癌新发和死亡人数,将分别比2020年增加58.4%和61.7%。而在新增和死亡人数中,仍将有50%以上发生在中国。

  如果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饮酒等进一步流行,假设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增加1%,那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新发食管癌117万例,导致107万人死亡。食管癌新发虫草鹿骨丸官方网正品和死亡人数,将分别比2020年增加93.7%和96.7%。

  而如果人们能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包括食管癌一级预防和筛查等,实现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的趋势每年下降1%,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新发食管癌78.3万例,导致72万人死亡。食管癌新发和死亡人数,将分别比2020年增加29.6%和32.3%。

  未来应该怎么做?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的发现,强调了进一步采取防控和治疗措施、以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性。

  虽然针对食管癌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仍然是关键,但筛查和早期检测,仍是及早发现食管癌高危人群患病的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决定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是诊断时的分期,但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此时治疗选择有限,生存率较低。因此,通过筛查,及时在早期发现食管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也有帮助。

  这7类人食管癌风险更高

  1.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人。

  食管癌在中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2.爱吃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物或生活在容易长霉菌的潮湿环境中的人。

  科学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粮食和饮用水中亚硝胺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食物中的黄曲霉素、镰刀菌等真菌,不仅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还能促进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合成。

  亚硝酸盐在腌制类食品中含量较高,黄曲霉菌通常存在于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另外,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本身也是一种强致癌物。

  3.吃太烫的人。

  IARC曾明确指出,食用超过65℃的过烫饮品或食物,是潜在的致癌因素。长期吃太烫的食物、喝太烫的热水,容易反复灼伤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此外,吃太烫还有可能增加口腔癌、舌癌风险。

  4.营养元素缺乏的人。

  维生素(A、B2、C、E、叶酸等),锌,硒,钼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5.对食管有慢性刺激和炎症的人。

  对食管的慢性刺激可能会引发食管癌,如长期吸烟和饮酒。有研究发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吸烟的人发病风险增加3-8倍,而饮酒的人增加7-50倍。

  胃食管反流病、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等慢性食管疾病引起的炎症,也可导致食管癌发病风险升高。

  6.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

  食管癌的发病有着明显的家族倾向。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患者中,25%-50%有食管癌家族史。

  此外,在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Rb、p53、p16等抑癌基因失活,H-ras、c-myc、hsl-l等原癌基因激活及cyclin D1等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变化,都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相关。

  7.患有食管癌前病变或疾病的人。

  食管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又称巴来特食管)、食管白斑、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管型、反流性食管炎和良性食管狭窄。

  食管癌前病变是指以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内不同层次的异型鳞状细胞为特征的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做好10件事远离食管癌

  在食管癌预防方面,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以下10点:

  1.避免温度过烫的食物,最好是等到温度低于50℃之后再进食、饮用。

  2.去除亚硝胺,避免吃太多腌制类的食物,坚决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如酸菜、玉米、馒头等。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这样将有效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

  4.饮食多样化,不吃粗糙过硬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以确保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5.不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吸烟的人要尽早戒烟;不吸烟的人,为了避免吸入二手烟,要远离环境中吸烟的人和吸烟场所。

  6.不喝酒,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喝少量的酒,也会对食管产生伤害。

  7.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变化,当出现可能是食管癌的症状时,如胸骨后不适、烧灼感及针刺或牵拉样痛、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咽下疼痛等,应引起警觉,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8.增加身体活动量,积极进行身体活动,并维持健康的体重。

  9.定期检查,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或Barrett食管的人,要积极接受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并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异型增生。

  10.食管癌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及时进行筛查,从而早期发现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有助于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或者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

  食管癌该怎样筛查?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建议,年龄≥40岁,来自食管癌高发地区,或有食管癌家族史、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爱吃高温和腌制食物、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等)都是高危人群,推荐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法筛查。

  年龄≥40岁,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贲门失弛缓症、腐蚀性狭窄、胼胝症、肥胖)的高危人群,推荐每1-3年进行1次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评估。

  对于已知或食管内镜下新发现的具有巴来特食管高危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食管内镜下每隔2 cm行4点位活检(至少8块活检组织)。

  同时,还要根据筛查结果,听取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另外,你可能还想知道:

  食管癌有哪些症状?

  食管癌筛查有哪些好处?

  哪些饮食行为会增加癌症风险?

  ……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食管癌虫草鹿骨丸的功效是什么

  获取更多与食管癌相关的信息

  参考资料

  [1] Morgan E, et al.,(2022).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2020 and projections to 2040: New estimates from GLOBOCAN 2020. Gastroenterol, DOI:

  [2]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2020 and projections to 2040: new estimates from GLOBOCAN 2020. Retrieved Jun 16 ,2022,from

  [3]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Retrieved Jun 16 ,2022,from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

  健康榨知机 丨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



上一篇: 老人出现手脚震颤,往往会引起家人注意,而带其就医
下一篇: 53度飞天茅台,43度“无人驻足”,为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