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9 10:20:05
二月二,龙抬头
今天是2022年3月4日,
农历壬寅年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虫草鹿骨丸10元一盒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好兆头,明伦书院祝大家鸿运当头!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龙会在这一天苏醒过来,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兴风作雨,滋润世间。故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节日形成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盛行于中国传统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各种动物恢复了活力。
唐代这天,人们相邀结伴至野外踏青,谓之“迎富”。顺便再挖些野菜
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
郑州智满药业有限公司虫草鹿骨丸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令节,称为挑菜节、踏青节。元末熊梦祥《析津志》:“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所以龙抬头节形成于元代。
>>>>
节日习俗
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在南方,把这天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这天人们用柴灰或石灰或用糠,撒于各个角落。不同地方不同撒法,寓意也不同。
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也有用竹竿敲击房梁或敲击炕沿,以惊走蛇、蝎等毒虫。
民间有种说法由来已久,毫无根据却影响深远。那就是: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
正月里不剃头,只好等到“龙抬头”,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可带来一年的好运。
虫草鹿骨丸是激素药吗当然,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
节日食俗
节日少不了有食俗,北方人习惯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一起吃饼。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有些地方吃花糕,意味着步步登高。
这天吃面条称为“龙须面”,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吃春饼叫吃“龙皮”,吃蒸饼称“龙鳞饼”……
二月二诗词
二月二是一个传统节日,
此时,正值春天。
诗人们用笔墨表现春天的美好。
其中,也可了解“二月二”的历史习俗。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虫草鹿骨丸官方网正品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虫草鹿骨丸官网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而且还十分有趣。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春风化雨好兆头。
二抬头,辛勤劳作有盼头。
三抬头,福禄寿喜照心头。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上一篇: 你家的红烧肉是什么口味?评论区告诉我
下一篇: 蔡常春主任直播向网友展示收藏多年的结石